子尝语诸梁也曰:凡事若小若大,寡不道以欢成。事若不成,则必有人道之患;事若成,则必有阴阳之患。若成若不成,而后无患者,唯有德者能之。
这几句话都是人生最高的哲学,也就是做事的最高境界。他对孔子说,老师啊!你平常告诉我的话,凡是做人做事,不管大事小事,“寡不道以欢成”。很少有事情是完全成功,或是高兴圆满的。这就是佛学的道理,娑婆世界,万事都有缺陷,没有一个圆满的人,没有一件圆满的事。现在孔子说的也是这个话,就是事情很少能合于一个法则,合于什么法则呢?“欢成”,永远是欢喜快乐的结果,才称为“欢成”。
所以人世间,做人做事之难,“事若不成”,尤其政治上或外交上的任务,事情如果不成功,大家都不好,“必有人道之患”。或者给皇帝杀了,或者给敌人杀了,或者去坐牢,或者有其他的祸害出来,或者路上有人行刺啦!譬如美国的总统,给人打了一枪。“事若成,则必有阴阳之患”,有时候国家的大事成功了,你觉得当时非常辉煌,但在历史上可能是一个很糟的事,有阴阳之患,在冥冥天道中,会受很坏的果报,或遭到四周其他人的妒忌。
“若成若不成”,不管成功也好,失败也好,“而后无患者,唯有德者能之”,如果能做到没有后患的话,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,才能做得到,普通人是做不到的……
人生入世的道理,就是孔子平常教诲的话,凡事不管大小,朋友之间,做人做事之间,很少有圆满成功的,或是很痛苦的成功,“寡不道以欢成”,这是第一句话。第二句“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”,第三句“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”,这是入世的名言,这也就是人间世。
像我们看“若成若不成,而后无患者,唯有德者能之”。不管做事成功或者失败,而没有后患的,只有有大德的人才能做到。我们从历史上来讲,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。研究郭子仪的一生,那的确漂亮极了,他对人事的处理,那是高明到极点,恐怕二十五史里找不出第二个人。历史上讲这个人出将入相,几次当大元帅,而且唐德宗喊他尚父。这个尚父的称呼,只有周武王喊过姜太公,等于是干爹,不但是干爹,还有老师的意义,这个名称是珍贵极了。郭子仪由唐明皇开始,到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,孙子唐代宗,乃至到曾孙子唐德宗,四朝的皇帝,都是郭子仪一手保驾的。唐代到后来,所有文官武将,都是他的部下,地位都很高。可是每次皇帝下命令,要他不要干,他就规规矩矩移交清楚回家,脸色都不会摆一下的;等国家有难,边疆敌人又打过来的时候,一声命令叫他来带兵,他就又出来打仗……你看他不只一次,经过多少次的危急,有那么大的功劳,等到天下没有事了,皇帝又叫他回去,他就下台一鞠躬,立刻就回家,绝无怨言。后来活到八十岁,八个儿子七个女婿,几十个孙子来向他请安问好,连家里的佣人一共三千多人口,所以叫“大富贵。有寿考”。
我们晓得做人做事,大事小事一样,孔子讲的“若成若不成,而后无患者,唯有德者能之”。只有那个郭子仪做到了,他的功劳之高,比皇帝伟大得多了。“功盖天下而主不疑”,上面没有怀疑他有野心,出将入相几十年,全国高级干部都是他的学生部隶,而自己没有骄傲,这两点是他人所做不到的。第三点更难,他私人的生活很奢华,换句话说,他生活有点吊儿郎当,蛮不在乎!可是社会上,上面是政府,下面是民间,没有一个人批评他不对。这三点,都是人所不能做到的,而他做到了。所以历史也认为他是古今以来第一人。
因此我常常告诉同学们,学军事的,学政治的,应该以他为榜样。他最了不起的长处是度量大。当时皇帝面前最吃香,权力很大的一个太监鱼朝恩,曾用各种花样来整他,但他并没有记恨,而包容了人家。最后鱼朝恩没有办法,把他的祖坟挖了。当然他也晓得是鱼朝恩干的,连皇帝也知道,但他也不动声色。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,结果有一次皇帝问起要追究一下。他告诉皇帝,我带兵几十年,我的部队在外面,挖人家坟墓的事情也一定很多,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啦!你看,他有这样大的量,所谓量大福大。所以,庄子并不是只讲出世思想,而是告诉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。
——南怀瑾先生《庄子諵譁》
|